2016年1月19日星期二

哪一天我們會飛



寫作技巧因為過度放縱而日漸生疏,給果我不再強迫自己再寫作相信便會退化,我想這裡暫時不會更新一些只寫時裝的文章了,如果你是因為我的時裝評論而到訪的,先接受我的道歉。回家後發現有太多東西比時裝更值得關心,如果有天連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也不存在了,我們又可從哪裡創作讓人驚嘆的作品呢?

最近值得記錄的是我在終於去看了一套本地電影,我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在戲院看香港電影了,《哪一天我們會飛》這套有關成長的矛盾的電影,剛上映時我沒有去看,看到影評的高度評價我沒有膽量去看,最後在叱咤頒獎禮現場聽到主題曲後,我鼓起勇氣在它最後的放映戲院買了票入場。

本來以為是以回顧作包裝的愛情電影(我事前連預告也沒有看過),但最後卻讓我在兩小時內重溫了出國前,留學期間,以及回來後對前境的迷惘。「我的夢想」這作文題目在成長的過程總會在不同時段重新出現,記得我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樣,而隨著成長,對夢想考慮的因素便越來越多,戲中各人坐在禮堂被老師批評「夢想計劃書」中對未來計劃得不周詳那一幕對我來說十分深刻,在不同的限制和問題的引導下,眾人的夢想都變質,主角余鳳芝的夢想是當空姐,因為可以環遊世界,最終由於成為了旅行社導遊,余鳳芝那句「我覺得夢想,應該是,當你快要停止呼吸的時候,仍然覺得一定要做的事情。」,應該獲得不少人的共鳴,但最讓我難忘的卻是蘇博文拉著余鳳芝說「香港不是給人發夢的地方」然後請她跟自己一起去英國進修的情境,像我這些曾在英國留學的人應該感受最深,父母的朋友最喜歡以工資來斷定你的人生是否成功,在香港不要說是工作,就連衣著,只要你跟別人不一樣,總會有幾個路人喜歡對你評頭品足,不過我認為社會進步很多時候是需要衝擊的,因為帶不同大小的衝擊我們今天才有人會出來對抗不公,所以我會繼續穿那些很多香港人也覺得不順眼的衣服。


有時候真的不得不相信命運,在倫敦5年碰面過無數次也沒有認識她,偏偏在香港幫老師聯絡Style Bubble到學校演講時結識了,我還當了半個不稱職的主持人,不過出席的同學對我們的對話內容似乎興趣不大,最熱鬧的是完場時的「合照環節」。打卡,selfie,跟別人炫耀自以為與別不同看來以成為年青人最大的娛樂,我對這現象有點小失望。前段時間跟香港的買手朋友談及新設計師在香港的銷售情港未如想像中理想,加上Matthew Miller來港時親身體會時裝學生對設計師認知的貧乏,我把這現況歸咎於教育,大眾認為在時裝界生活一定是浮誇的,從而吸引一些喜歡浮誇便以為自己很喜歡時裝的人入行,最後惡性循環使整個行業也充滿虛有其表的人,key opinion leader(KOL)大概是它們帶來的產物,我十分好奇有多少位穿著名牌出席品牌的KOL真正了解行業運作,不過無知名度如我當然沒資格評論擁有數百萬支持者的網絡紅人的時裝知識。如果香港需要一場改革,或者我工作的行業也需要一場革命。


香港不是給人發夢的地方嗎?有段時間我也認同,但在樂壇頒獎禮看到那些新歌手又笑又哭我便立即否定自己,唱歌支持不了生活,去打工還是要繼續唱,相信自己總有天會得到認同,這行為其實已跟社會上不斷灌輸「要成功便要有錢」的價值觀抗衡。有天我會結集這裡的夢想家一起做個創舉,到時候或者你也可以加入我們。Just in case you care,我在分享會當天所穿的編織外套是XU ZHI的SS16系列,雖然是出道系列但已進駐各大時裝店,中國地區在棟梁有售,倫敦的朋友請到Dover Street Market參觀選購。(文末打個小廣告,yeah!)

小更新:XU ZHI的系列也在Lane Crawford上架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