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迷失倫敦」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迷失倫敦」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

LET'S GET LOST! - LABELS INC.


因為某種原因,上月我又去Antwerp了(整個9月我都在旅行就是了),而基於職業病的原故,我每次都會希望把發現到的店舖寫一次,五月到訪時介紹的Seven Rooms這次去了已經關門了,細問之下是天窗於八月被壞天氣打破了,在等待維修,一等整個月過去,大門仍是上鎖的,店長說店舖需要重整也會重開,但是否如是就看我下次到訪時的發現。Antwerp雖然小但真的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這次我租了一間跟central park很近的酒店,剛好在我上次租的apartment的對角,心想來渡假的所以沒太在意支出,反正來過這麼多次,錢也花不到哪裡去,這裡喜歡我,所以我在酒店的一旁發現了名店!!時裝店RA關門大吉後我以為已沒有店出售一些值得留意的倫敦品牌,這次發現的Houben像個小型的Joyce,賣Comme des Garcons,Sacai還有Celine,當然會吸引我推門進去一探究竟的是Simone Rocha, J.W Anderson和Undercover啦!我當時穿著JWA我百褶裙長褲被店員認出來,我還失禮地問人家是不是新開的店,怎料是已開業近20年的老店,我每次都是這樣有眼不識泰山,這些醜事真的見怪不怪。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旅行的意義


安特衛普(Antwerp)跟我的關係真的十分撲朔迷離,每次都不是說出走就走但每次到訪前我都在經歷一些風浪或有一些事情想不通,去年三月來時在為畢業後的前境煩惱而上次來的時候我剛被前公司遺棄,不知道Eurostar窗外的風景很美麗還是出自於去旅遊的心態,每次到達達布魯塞爾(Brussels)火車總站的一刻,沉重的心情總會輕鬆不少,在車站轉車前往Antwerp那1小時路程更是每次我最喜歡的環節,這是我一直堅持坐火車到訪的原因(雖然有時機票真的會比Eurostar便宜很多),半年後我又再來到瓶頸位,沒刻意計劃但最後我又來到了Antwerp......

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LET'S GET LOST! - SEVEN ROOMS IN ANTWERP


對的,我又逃去Antwerp了,去年11月無意中發現的店Seven Rooms還在,所以這次特意在出發前去信請求他們讓我為他們作個小報導,上次首度到訪時已被整間店的空間吸引,到訪後更在Business of Fashion有關報導,我十分認同BOF提到如只到訪過他們的網站是沒辦法體會店舖的吸引之處,因為從踏進Seven Rooms,閘門自動打開那一刻,你會擁有一個在Antwerp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購物體驗。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迷失倫敦 - ISABELLA BLOW: FASHION GALORE!



如你知道我跟時裝的邂逅是來自Vivienne Westwood,你應該可了解我是一個如何後知後覺的時裝學生,Isabella Blow的名字好像是在認識了Alexander McQueen的設計才接觸過,但對於她所做過的事,牽過的紅線我一無所知,更別說她在行內的影響力! (所以我拜託所有時裝系老師請給多一點基本功你的學生,而學生們也主動一點去學習) 我想她過身那年我才剛修讀我的時裝課程吧,所以來到了倫敦都只是在別人口耳相傳的方式得知她的傳奇一生,10月歐洲的朋友已在facebook瘋傳11月才會展開的展覽海報,我沒有像他們一樣興奮得要立即訂購開幕期間的門票,為的只是「先買先享受」,但心裡期待著這個了解時裝女王一生的旅程,朋友先後多次邀請同行前往參觀,但都沒有成事,最後我在2013年的最後一天獨自走進了Blow的衣櫥,上了一堂充滿信任與愛的時裝歷史課。

提到Blow一定不可缺少Alexander McQueen和Philip Treacy的設計生涯, Alexander McQueen於1992年的MA畢業系列和Philip Treacy的1990年畢業作品都是展品之一,有別於其他展覽,這次展品跟訪客的距離十分近所以就連McQueen畢業作品上的細節和內裡都可仔細參觀,作品的旁邊是當年fashion show的錄像,但讓我最驚喜的是在靠近入口處的 Hussein Chalayan 1993年畢業作品,記得讀書時就在教攝影的老師提及過但在作品發佈20年後可再看到實身是十分震撼的。

設計師的經典作品是展覽的賣點之一,但我認為展覽最美麗的是把Blow的一生像扣人心弦的時代曲般重頭到尾向你演繹一次,從她的學習時期到因為要維生而進入了時裝界當編輯,從在時裝學院巧遇設計師們到一一把他們推上世界舞台,從個人衣著到創作的作品,不論是前奏還是副歌都會叫你倒帶再聽一次,Blow的書信,名片,穿過的鞋,做過的訪問......要一一列出恐怕會破壞展覽營造的意景,我想所有Blow的穿過的衣服都不及McQueen 1996年系列的後台採訪片段觸動我的神經,當時已以顧問角色為McQueen提供意見的Blow在訪問中那種悠然自的語氣和「我的眼光夠銳利吧!」的自信真的比場為任何一件展品更值得停下來欣賞。

在我看來展覽陳列的不是展品的本身是在分享一個伯樂相馬的故事,曾經有人問她"What does fashion mean to you?"她吸了一口煙然後吐出兩個字"my life",我相信參觀完展覽的所有人也會認同她的答案。展覽最後用上McQueen和Treacy在Blow世身後向她致敬的系列和一張披上薄紗的上樓梯背影作結,像在提醒Blow衣櫥的訪客「是時候回去了,但別忘記我啊!」一樣,我敢說這是我在倫敦數年間看過最精彩的展覽,單是看Blow跟設計師間的友誼就快要讓我眼淚直流,如你相信世上真的有人單純的喜歡時裝本身,我推薦你花大半天去Somerset House一次,讓Blow的一生證明給你看用心做一件事的能量有多大。

如你希望了解展覽更多,請到訪Somerset House的網頁

2013年12月23日星期一

迷失倫敦 - HOSTEM


我想我跟Hostem結緣是奇妙的,每次經過這間在Redchurch Street上陰暗的時裝店我都只會在門外看一眼,或是拉著朋友的衣角,進去轉一圈然後離開,最吸引我的是店內的裝修,所以每次到訪我留意的都不是衣服,到正式參觀整間店的機緣一定要提到本身在另一零售平台工作的朋友,她在年初加入Hostem成為當時快將開幕的女裝部總買手,我期待著新空間的來臨也十分好奇Hostem會為顧客帶來什麼樣的女裝作品。

2013年12月15日星期日

迷失倫敦 - HOUSE OF LIZA


其實我在MRRM男裝雜誌的London store guide原先是有8間店的,最後因為版面問題其中有一間成為了隱藏版,它是我在專題進行前從未到訪,但到訪過後留下最深印象的一間店,我在大學1年級居住在Hoxton的學生宿舍後便沒離開過這區,第2年搬離宿舍也找回宿舍旁的舊房子居住,Kingsland Road是我每天必經之路,而House of Liza當時正在Kinglands Road上,離我下車的巴士站不遠的地方,從櫥窗看進去的白色牆和簡單的室內設計至今仍然未忘記,每天經過但我從沒推門進入參觀,更沒有了解店內是賣什麼的,只是單純認為House of Liza是一家出售「奇裝異服」的店,直至有一天,他在Kingsland Road的店關了......

2013年11月13日星期三

迷失倫敦 - LET'S GET LOST AGAIN!


我已沒作店舖採訪好一段時間,但上月剛回來倫敦時收到MRRM的邀請介紹倫敦與別不同的店舖,準備時間不多所以在revisit和first time visit間取了個平衡,當中有我最愛的店也有第一次認識和見面的,我想我短時間內也不會作類似的專題了(任性的人總是一直關自己的門),有一些店我已寫了上十次了,但倫敦的歷險會在這裡延續,也許有天我會有一張最齊全的地圖,上面包含的除了時購物指南還有我和和店舖的情意結。









2013年10月4日星期五

迷失倫敦 - 與李蕙敏於VIVIENNE WESTWOOD茶聚


我回來了,上星期突如其來的邀請最後使我改了機票提前回到倫敦,一下飛機放下行李衣服也趕不切換就出門赴约,要我如此來去如風我想除了Vivienne Westwood之外沒有可能種演一次了,縱使李蕙敏(Amanda)的歌沒有陪著我長大,但《活得比你好》我也是可以一字不漏地唱出來的,從來沒想到我可以與她喝茶,還有機會見證她試穿週末婚禮中穿著的晚裝,機會難得所以我也請來了Vivienne Westwood的Couture工匠Emer Hickey來一同分享Vivienne Westwdoo婚紗的訂製過程,各位準新娘要注意!

2013年7月23日星期二

迷失倫敦 - 新歷險你準備好了嗎?


我真的畢業了,三年的歷險真的完結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剛到步倫敦從零開始時的辛酸,那種孤獨感真的無法以言語形容,自己一個煮飯,自己一個上課,自己一個笑,自己一個哭,什麼都自己一個人,當時新認識的朋友大家都十分要好但卻沒有真正了解對方的人讓我好不習慣,我想這是每個留學生必經的階段,最後撐過了就成就了更能獨當一面的自己了!
坦白說我的畢業論文最後真的寫到像一堆屎一樣,內容是什麼就不要說了,我可以成功畢業也要感謝上天的看顧,我畢業那天我爸竟感動到有點想哭真的讓我哭笑不得,我真的好佩服他,我沒買Berkin但敗家的程度也是非一般的,我在沒有被要求去打工的程況下完成了三年學業還多次去歐遊也沒擔心旅費真的要感謝我父母對我無限的愛,我都快25歲了還可以是個夢想家,仍可任性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來試而不是要向現實低頭主要是他們的護蔭。


我的bitchy室友Erin Onika算是我在倫敦的妹妹吧,沒有了她我這三年應該會少了很多樂趣,畢業前我一直希望為她找到一條讓人看到她會驚訝的裙子出席,試了三百多個牌子都沒有適合這個時裝殺手的,最後在John Rocha找到一套典雅又得體的outfit,還要有半價!YEAH!在我打這段文字時她早已飛到美國風流快活,在此祝願她早日尋得愛郎!


我應該說過我這三年獲得最多的是設計師們的愛護,說要這個我想沒人夠我招積,本想找Matthew Miller為我做一套西裝去畢業,他一口答應之後先後為我多次度身,最後我想穿的很低調的那套因為工廠出現問題完成不了,我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他主動借我過季的作品還為我更改尺寸讓我可以很高調的上台,這是我懂事後第一次穿西裝,我從沒想過自己穿西裝可以如此好看!(想吐的請自備嘔吐袋)


我為我人生有這一段經歷自豪!從孤身一人到今天很多得來不易的盟友,縱使很快又各散東西了,但重視大家的心不會變,我8月也回港了,希望會有新衝擊新突破新指引,但願我的新歷險會在10月展開,最後送上跟我一起畢業,我自己十分欣賞的設計師Oliva和Octo的合照,我是白痴但他們都是我十分利害的朋友!

再寫下去我要哭了,所以就在此祝願我在這三年中遇到的人都生活快樂,這句這看似簡單但要實現卻不算容易。我找到新基地後就這裡就會正式重新迎業,到時見! x

2013年5月11日星期六

迷失倫敦 - 歷險終結!


我回來了,昨天剛交了那份可有可無的畢業論文,開始時一心一意希望研究新設計成長的方式來幫身邊的朋友但最後結論像一堆垃圾,其實行業都知道問題的所在但卻沒人出手解決,所以也是那一句 - 要賺大錢的都不要進時裝圈就好了,花10萬做一個畢業系列但一張訂單也沒有你有這個膽嗎?

論文交了正代替我三年的倫敦冒險正式劃上句號,不論最後我是第一名,最後一名還是畢不了業我也跟LCF說聲拜拜,課堂上學到的真的太少,我一直學怎樣把自己變成一個只可以在大(又無聊的)公司工作,穿Ralph Lauren的"時裝"成員,但來到了的大半年後我已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是小眾又沒市場的新設計師星探,父母時常問我這三年值得嗎,如果以金錢來作準則,我大概是個蝕本貨,我還被我爸笑我寫了三年稿,數萬完也賺不到!哈,這你明白了當一個freelance時裝記者的辛酸了吧!

記得我剛來的數個月不時一哭二鬧三上吊,一邊適應不了新環境,英文說到像吃屎一樣,工作更不用說,不是沒有聯絡就是被拖稿費,想放棄,想回去但又要甘心學費白白浪費(我的學費一年可是十多萬呢),最終一邊大哭一邊進步,這些虛無飄緲的人生體驗真是在香港一輩子也找不到的,實不相暪最初要來倫敦的部分原因真的只是希望再跟Vivienne Westwood和一些我很喜歡的人(如Gary Card)偶遇,報讀課程時我甚至沒有做好research只信agent的話報了現在的但又發覺不適合又進退兩難,這是我最後悔的決定,不然我現在可能會是個CSM的畢業生了......

我想讓我得到最多的是我的副業吧,作為記者我看到很多從來沒機會看的東西,我最高興的是認識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因此我更了解自己是什麼,來到倫敦前一心一意畢業後當個(不做實事的)PR,跟別人說一些有的沒的,笑一下便有錢,但最後我發現我可以做但不太適合,我也曾因此有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走下去。

沒錢,書也讀不好,你問我這三年得到了什麼,如果我答你是大家最愛的那份虛有其表的與眾不同和人人也喜歡的虛榮感會不會被封殺? 「你們都說要買的我在三季前已穿厭了」,「噢你們喜歡他?我的襯衫都是他為我tailor made的」,「很想買他但太貴要等減價,不好意思我在等下一季的新作了」....這些最討人厭的說話我當然不會說出口,但我跟認識的人的關係和他們對我的認同對我來說是這三年最重要的寶物,是最不值錢但最難得到的東西。

在每年的畢業展,時裝展看到利害的作品我會有初戀的心跳感覺,看到支持的人獲的認同我會感動到想哭,我想這時我仍在行業內努力的原因,我仍不知道我的下一個冒險會如何發展,但我知我會是個稱職的時裝人! (對,我在多年後的今天承認我是個時裝人了,從前太幼嫩一直不敢以時裝人自稱,怕配不上也怕根本不適合) I am READY!我好期待我的下一場冒險...所以...有工作介紹不妨email我一下!我是個乖巧又上進的年青人! (哈哈!看到最後原來只是一個求職廣告嘛!)

2013年3月31日星期日

迷失倫敦 - TAKE A BREAK


Hi!歡迎你來到這裡(好爛的開頭),沒大事要分享但我想這裡將不會更新一段時間了,自1月的男裝週後我一直有股被迫到想吐的感覺,LFW之後感覺更為強烈我甚至有點視覺疲勞對什麼也提不起勁,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一些無關痛癢但我認為搞不清楚便不能走下去的問題:我真的那麼喜歡時裝嗎?我是喜歡時裝本身還是它的虛榮感呢?我畢業後要做什麼呢?我應如何把自己定位呢?我要如何才能更進步呢?......每條看似都可以獨立成為畢業論文來研究,3月初我受夠了這個不知所措的感覺所以為自己訂了個荷蘭之旅本想去看花希望可為自己沖洗一下但最後太冷太大風沒去成,在Rotterdam巧合遇上的Jean Paul Gaultier展覽,我看到差點哭了出來同時解答了不少問題。

雖然我不喜歡這樣自稱但作為blogger我想我應該是時候找自己我定位,我不想做London很多的那種一直把自己當成一個star一直借衣服回來拍拍拍的那種,但要使文字派的好像也未夠班,而最近工作總時不如意我想是時候沉澱一下自己,我很快會回來,帶著一個新的我回來,在我蛻變成功之前這段時間Window library還是會更新的,我們那邊見!

http://jybyjasonyaoyao.blogspot.co.uk/

而最後送給你我很喜歡的歌,回來時親自唱給你們聽!

2013年3月6日星期三

迷失倫敦 - 與LN-CC約會DAMIR DOMA


我對LN-CC這個時裝生命體的鍾愛早已不只是獨特的店內裝修和精挑細選的品牌,每次到訪所感受到店內的氣味,音樂甚至是接待的「導遊」都讓這個獨特的體驗刻骨銘心,把他們稱之為生命體除了是因為業務不斷擴張還有是實體店的同步成長,LN-CC建立新空間的概念早在去年已聽聞,但沒想到店內的翻新工程會如此大規模,Light Room中舊有的獨特裝置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由Our Exquisite Corpse創作的長頸鹿骨頭裝置,新開始的配飾空間將會是店內的新重點,置身其中就像身處太空船一樣,在開幕當天LN-CC邀請了設計師Damir Dome擔任嘉賓與創意總監John Skelton分享不同的經歷,巧遇這個與大師面談的難得機會我當然不會放過。

2013年2月8日星期五

迷失倫敦 - THE EVOLUTION OF LULA BY GARY CARD


我對Gary Card的鍾愛所引發的一連串行為大概就像小粉絲去追蹤大明星,去看他為Levis的聖誕installation佈置,Topshop的合作泳褲系列,Joseph的櫥窗甚至是LN-CC的室內設計無一不是我的最愛,我想作為支持者最值得自豪的是Gary每次看到我都會主動過來打招呼,就好像突然成為了我的朋友一樣,我的追星之旅最近走到了Fashion Illustration Gallery。

迷失倫敦 - HEAD ON EXHIBITION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在校園內的Fashion Space Gallery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十分吸引的時裝展覽,記得Yohji Yamamoto at work和去年的眼鏡展覽都讓我十分難忘,在剛過去的星期二新展覽Head On在gallery開幕,展出10件近年受注目的頭飾作品。 

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迷失比利時 - KORNELIA





在安特衛普要跟時裝接觸除了參觀Momu,能逛時裝店不外乎Ann Demeulemeester的總店和Walter Van Beirendonck的概念店,但Ann Demeulemeester的作品在其他地方也可買到所以只可算「到此一遊」式到訪而Walter Van Beirendock的店原來早在年初已結業並已暫時改為樓上舖的形式出售Walter和其他設計師的作品,我十分遺憾從未一睹店舖的創意,縱使城內有不少vintage shop出售二手設計師的作品,但除了出售大量英國品牌的RA外我沒也到一家十分難忘的時裝店。有天前往MAS Museum參觀展覽途中發現了名為Kornelia的小店,不太fashion forward但卻親切得讓人不想離開。

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

迷失倫敦 - 從站台走到過去


記得首次到訪倫敦坐地下鐵的時候同行的朋友總愛一直拍站牌,牆上的海報和車廂內因為不同支線而不同顏色的扶手,不知道是否殖民的影響我都倫敦的地鐵從一開始便有股莫名其妙的歸屬感,或者是因為香港的地鐵系統跟倫敦的十分相似吧,對倫敦地鐵不算熟悉但卻有種不能形容的迷戀(上班時間的迫人和夏天的難忍怪味除外),那上獨一無二的站內佈置,不同的站名好像都包含著一個獨有的故事,如最初聽到Old Street的名子時直接聯想到Harry Potter的破爛小巷,看到Angel時又以為站外會有大天使人像歡迎我,我那些無聊的幻想在現在當然不存在,早前巧合得知London Tube在12月初開放封閉了的Aldwych地鐵站,我毫不猶疑買了票,期待展開一個從現在走回過去的冒險。

2012年12月26日星期三

迷失比利時 - HUNTING AND COLLECTING







Hunting and Collecting早在兩年前已開始追蹤,首次邂逅是在追尋J.W. Anderson在英國外的銷售點期間無意發現,縱使其後他們沒再出售Jonathan的作品但online store一直在我的書籤顯眼的位置,而在計劃這次比利時之旅時一直想找一些當地有性格的店舖作報導,最後因為真的很想親身到訪實體店我把本來沒有安排的布魯塞爾添加到行程當中,最初感到很麻煩,但到訪後我認為只是Hunting and Collecting已足夠成為刻意前往布魯塞爾的充分理由。 

迷失比利時 - 布魯塞爾的迴旋木馬


HI!我剛在上週完成了我的比利時大冒險,七天不停遊走在布魯塞爾,安特衛普和布魯日之間,旅程期間我完全感受到倫敦的緊張和人山人海,有天在安特衛普找餐館的15分鐘路程中我可以一個路人也沒遇上,沒有地圖我想我會緊張得不知所措,歷險中發現的小店讓我容後介紹,我得先介紹在布魯塞爾旅程中的重點(Well,對我來說是重點,我花了近半小時一直圍著它轉),我在找尋Margiela的店途中發現了布魯塞爾的Christmas Market,在Market的一旁擺放著這個圍起來的迴旋木馬,最初以為跟其他的沒兩樣但走近一看發現超美!本來寫了一大堆廢話想形容它有多美,那些動物有多生動但最後還是覺得以照片說故事好了,或者你會感到無聊或認為的小題大做,但我一出生不就是個怪胎嗎?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