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星期四

2014總結 - 捱下去你也會愛上我的



首先我是完全不知道為何我會在轉機期間寫下這篇文章的開端,但既然開了個頭而我又有時間(轉機要停留10小時,我知我一定會睡過頭所以一直對著電腦,一會兒上機時我大概會睡到不醒人士)所以就寫下去吧,2014年對我來說是一課人生課,我跟了一個不認識的人成為室友,生活方式,價值觀,性格......什麼都不一樣,嘗試磨合但最終不歡而散,朋友知道我室友的身份都會很驚訝地問為什麼我會與一個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住在一起,到後期大家對大家的容忍到達到極點真是二人也受罪,不過決定是自己做的,結果如何也要自己承擔,在N16期間再次提醒我最初選擇時裝(或是被它選擇)的原因不是做穿得最花巧那個,是要做最得人心那個,我興幸到今天我還努力地維持。

上半年我算過得十分不容易,那一點點稿費真的不足以生活,借出去的錢暫時要不回來,為幫助朋友讓我經濟出現問題,我有大概兩個月時間都活在緊張的情緒當中,不知怎跟父母開口借錢我把心一橫把來倫敦初期買的大部分Vivienne Westwood都放到ebay上出售,買的時候我時常笑自己是明燈,帶回家的款式都是沒有人要的怪款式,沒想到四年後我在20多件作品中得到了三千多英鎊,讓我順利過了兩個月,期間去了旅行還買了新東西,時裝投資就是這樣的行為吧,現在想起來我四年前也算有眼光的(其實只是買了當時不流行現在才流行的東西),際遇跟經濟狀況讓我從四月開始一直打算在租約完結後打道回府面對現實了,負能量有增無減,朋友看不過眼一直強迫我發求職信,又推我去面試,我不擅長說自己的優點,所以多數只是應付了他們就算,心底裡一直持著「只要平靜的過完這幾個月我就死心回港了」的思想,沒料到6月我最喜歡的公司招人,我發了一封沒重點的求職信,等了兩星期也沒回音,正在想「大概是上天的指示叫我回家」的時候我收到了回覆,最後我成為了公司的成員,至今已6個月了,能夠跟在倫敦我最喜歡的團隊工作可算是夢想成真,所以這6個月是我在倫敦最快樂的時光。

去年參加寫作比賽沒入選我今年又再次以同一題目再參賽,一年後看去年的作品覺得去年的自己想得太簡單了,在整理資料時突然找到2010年來倫敦時迷失到想回家,找老師傾訴時得到的回覆,現在回看那時候的一切困擾好像都是小問題,這大概是成長的見證,這幾年間的經驗好像沒有讓我成為強勢我時裝人,也沒有成為強勢的作者,現在有沒有像當時的我說的一樣成功我不知道,但我在不同的試煉中獲得了以前一直沒有的自信和一些可以一同成長的盟友是值得記念的。



我真的好想念Winifred,如果她還在我真好的好想告訴她我在2011年寫信給她後的改變,最近很突然地收到了「讀者來信」,我開始時還以為是朋友的惡作劇,沒想到我寫的文章會得到部分人的共鳴,除了新工作和這些小事情,我想你們已在另外的章節看過我分別跟Gary和Tigran的奇幻經歷,在這裡就不再多重覆,想表達的只是不論如何你也要相信著自己做的事情,不論別人如何評價你也不要放棄最初的信念,有時候只要再撐一下或者你就能改變世界。

2014年的最後一個月我接了一個完全沒做過的新挑戰,所以2015年我會如何發展自己也是十分期待看到的,或者10年後我也能像老師Meeling一樣勉勵著那些像的當年一樣迷失的年青人,然後笑說剛入行的我也曾如此迷失過。上天對堅持的人都會較為偏心,今天收到通知我竟然入圍了25強,心裡興奮但同時緊張因為真正的比賽電在才開始,如果我這裡的讀者都相信著我會成功,或者明年我會成為一名作家了,哈哈。



最後我以Winifred送給我的祝福作結:「I am sure if you can believe in yourself, you can succeed in whatever you do.」如果能量可以靠網絡傳達,希望你在電腦前收到她經電腦傳給我的這股正能量。

Merry Christmas, 2015再見!!

2014年11月16日星期日

CHAPTER 1 - 我的俄羅斯網友Tigran Avetisyan


因為不知留在倫敦的時間還有多少,我把自己在倫敦將近五年的經歷,遇過的人,吃過的屎,接收過的愛都重溫了一次,然後把它們結集起來參加了個寫作比賽,成功與否還是未知數,但我最希望分享的是我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去得最盡,穿得最誇成為只有外表沒有修養的時尚達人,反而是這幾年間如何在時裝內找尋最真實的自己,我的道行或者未夠撰寫一本有關倫敦的時裝名冊,但我在倫敦遇到的人,和跟他們一同經歷的事情,應該能為你對「時裝一定是浮跨」的印象帶來一點與別不同的體會。

從莫斯科回來後一直很想分享那段神奇的經歷但一直沒有時間,反正參賽作品有沒有入選我也想跟你們分享,首章就以你們或者已經看到厭的Tigran來開場吧!但我保證這次說的內容你一定沒看過!

(好了,我的blog終於自以為升級到不寫時裝的時裝blog了!)

*Chapter 1是我在有寫書的想法時第一個想到的名字,所將所有有關它的章節都會以這個名字分類。

2014年11月11日星期二

小心許願!


最近我又做了什麼呢?我做了一個入行以來最緊張的訪問,我訪問了Gary Card!!!(三個感嘆號其實不足以表達我的興奮程度)如果你看了我是的新讀者,或者你沒有十分緊貼倫敦時裝界的發展,你可能對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他是近年倫敦最受歡迎的set designer,要數曾跟他合作過的單位恐怕借幾個朋友的手指也未必夠,Loewe,Hermes,Comme des Garcons,Dover Street Market,Topshop……我想要數他未合作過的品牌或者比較容易,第一次接觸他的名字要回到08年買了人生第一本AnOther Man雜誌中一個以他為主角的editorial,我對那些名字也不會讀的品牌作品興趣不大(現在看來以前我真的是個白痴,Thom Browne,Viktor&Rolf都在那輯editorial中),除了那套三層的Comme des Garcons西裝我唯一留意的便是照片的構圖和當中繪畫,當然還有那個戴眼鏡,表情有點不知惜的model,雜誌的結尾有一個Gary的小介紹說他是一名新進的set designer,set designer是什麼我不太清楚但應該是個十分有型的職業吧,那一個editorial後便多次在不同的英國媒體都看到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以只用雙面膠紙做的「雕塑」來創作,我喜歡他的創意所以其後我在不同的平台緊貼他的一舉一動,到了09年在香港畢業後,被老師推薦去雜誌社面試,主編要求我而試前作一個專題報導試試文筆,我以Gary為主角寫了一篇四頁的報導,還自己排了版,試當天主編只看了一眼就拿開了,花心思做的工作得不到期望的反應心裡當然不好受,當時我跟自己許下承諾,有終一天我會要別人花錢請我寫一個關於Gary的專題(而最後我也沒有成為全職員工,只成為了沒工資的實習生),所以跟Gary見面其實是我最初來倫敦的原因之一。

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

LET'S GET LOST! - LABELS INC.


因為某種原因,上月我又去Antwerp了(整個9月我都在旅行就是了),而基於職業病的原故,我每次都會希望把發現到的店舖寫一次,五月到訪時介紹的Seven Rooms這次去了已經關門了,細問之下是天窗於八月被壞天氣打破了,在等待維修,一等整個月過去,大門仍是上鎖的,店長說店舖需要重整也會重開,但是否如是就看我下次到訪時的發現。Antwerp雖然小但真的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這次我租了一間跟central park很近的酒店,剛好在我上次租的apartment的對角,心想來渡假的所以沒太在意支出,反正來過這麼多次,錢也花不到哪裡去,這裡喜歡我,所以我在酒店的一旁發現了名店!!時裝店RA關門大吉後我以為已沒有店出售一些值得留意的倫敦品牌,這次發現的Houben像個小型的Joyce,賣Comme des Garcons,Sacai還有Celine,當然會吸引我推門進去一探究竟的是Simone Rocha, J.W Anderson和Undercover啦!我當時穿著JWA我百褶裙長褲被店員認出來,我還失禮地問人家是不是新開的店,怎料是已開業近20年的老店,我每次都是這樣有眼不識泰山,這些醜事真的見怪不怪。


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I AM WHAT I WEAR?


這次的暫別好像有點長,四個月一篇文章都寫不出連我自己也覺得有點失常,大概是六月在短期內寫太多不相信的東西,把一季度的配額都用盡了,不論坐下來心有多靜我就是寫不出來,這就是burnt out吧,新工作(其實我已工作四個月了,應該已不是新工作了吧)也是在寫,沉悶但我學會了很多不會用的生字和國內用語,如果每段經歷都事出必有因,我想上天真的希望我中文詞彙再進一步吧。在公司坐我旁邊的是認識了數年的朋友,我最喜歡她跟別人不太一樣的想法,她問的問題有時候想一下,想兩下也不知道怎樣回答,我喜歡這樣的衝擊,有天突然被問「為什麼你一直只買倫敦的品牌呢?其他地方的牌子你都不喜歡嗎?」這道題看似容易,但要拿滿分好像真的不知如何下手。

經過多次蛻變,對的,我是這樣形容我自己穿衣風格的改變的,你看我從Westwood Boy到只穿head to toe J.W. Anderson到現在來來去去都只穿那幾個品牌的衣服,你便知道像我這類笨得像蟲的loyal customers對公司多有利,但記得要捉住他們的痛腳,不然就像我一樣一去不返了。(我真的很久連World's End的門把也沒看過了)。

回正題,為什麼我一直只買倫敦品牌呢?最初只是因為Vivienne西太后,一件Gold Label襯衫可能已經是我當時一整個月part time的工資了,我還會有budget買其他品牌嗎?現在我時常說追求的是自己跟設計師的交流,穿的東西都有一個故事等等的廢話,但想深一層我所穿的設計師作品在某程度上好像代表了那個時期的我(可能是這樣我才會就出跟設計師交流這些鬼話吧),舉個例,從Vivienne的七彩蝦條人一下子轉變成穿J.W. Anderson的「正常人」應該就只憑他的一句:「Do we want to sleep with a Christmas tree? Not really.」

到現在我最常穿的分別是Nicomede Talavera, Matthew Miller, Tigran Avetisyan和Comme des Garcons,各個品牌的風格不一,但我覺得穿起來卻很而我覺得某程度上他們都代表著一部分的我,Nicomede滿足了那個喜歡挑戰性別界限但又不希望穿起來像女生的我,Matthew是平日的我,不至於嚇怕別人但卻默默流露出與別不同的氣息(如FW14在衣服背後,人人看到都要動手拉的拉鍊),Tigran是反叛的我,不常出現但一出現就會一直說who f*cking care,而Comme大概是填補了我對Vivienne不正常風格的那份情意結吧(Comme不是英國品牌來的!!!!!!!!),長大了我真的受不了身上出現12種顏色了。

我這篇文章又沒有主題嗎?我想表達的是,別人時常說You are what you wear,所以你可以借助一些帶有強烈風格的品牌來誤導別人對你的印象,不過我看的是剛好相反,因為那些設計師跟體內的某個你聯系上了你才會一直想要那些作品吧,不然我真的不知怎樣解釋每次試穿Yang Li和Rick Owens時無論剪裁有多好,穿得我有多瘦,我都是下不了手去付錢。最近又有人問我為什麼沒再看我穿新的J.W Anderson系列,現在想起來,或者除了沒有人想睡聖誕樹外,也沒有人想跟衣著很有特點的無聊人約會吧。(還是那句,我擁有的J.W. Anderson是最美的!)

自戀狂休息了數個月回來了,受得了的話歡迎你繼續關注我!

配圖為我的設計師朋友Renli Su

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

MY LCM PICK - TIGRAN AVETISYAN SS2015


數月前當我仍在為設計師朋友跟British Fashion Council申請showroom時我已知道Tigran Avetisyan終於要回來倫敦發表他的新系列,縱使沒有大型的發佈會也沒有引人注目的邀請卡,整個男裝週最叫我興奮的就是看到Tigran正式成為倫敦的男裝設計師(回到了倫敦,在LC:M正式登場),也許身份不同了品牌的路線也轉變了。

2014年6月22日星期日

我做雜誌不是為興趣!


男裝週又過了,因為這次沒代表任何媒體我連記者證也沒去申請,票呢?當然也是一張也沒有要,最初會有後時間擔心連showroom也不去會錯過一些東西,但有些事情強求不了,跟我有緣的最後也是會給我遇上的,頻道不對則怎樣努力也連不上。最後幸運地我看也了數場show,當中品牌都是我最喜愛的,票是從設計師本人親自送來的,也有在朋友那邊撿回來的。

我是打從心底裡佩服那些只需打扮得明豔照人就能輕鬆坐在front row看show賺錢的人,因為每次我的一張邀請都是靠曾經無數個不眠夜寫稿換回來的,你這次來了我的show在文中一字也不提我的設計師?對不起我們下次不歡迎你!有時我寫稿的目的是為了給讀者開眼界還是為了下一季的票我也不太清楚,或者有部分原因也是「你看看我!我又去看大show了!」那種虛榮心態,時裝圈有時就是這麼無聊,如果你誰都不是也沒有利用價值,對不起這裡沒你的事!這季對我來說是一個考驗,在什麼也不做的情況下究竟有什麼人會記得你,不論你會不會提筆也希望你能出席他們的新作發佈呢? 幸運地我幫助過那麼多設計師也是有部分人會放在心裡的。這份心意我真的不知如何報答,說的是全球擁有數十個銷售點的設計師,而我?只是個做了5年說離開老闆也沒有半點意思把我留下來的三線記者。

去年我被一個前輩問「你還有興趣做雜誌嗎?」,我當下想不出答案所以打問題貼了在facebook上還被朋友誤會又在發晦氣,當時認真想了一下得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天問我這條問題的前輩前幾天剛巧也因為工作來了倫敦,約我吃了個簡單的午餐並且道別,「我要轉行了!」他在電話另一邊說出口時我靜了數秒,腦內出現以前他跟我說又買了什麼作品的畫面,他說當記者不能當一輩子,年青時開眼界眼夠了,現在要儲錢買樓過安定的生活了,我心裡偷笑大孩子也有再成長的時候,但同時為香港所謂的時裝界擦一下汗。要多大的打擊才會讓人把自己最喜歡的東西放低?我現在還不是很明白,但或者有一天我也要面對同樣的事情 - 熱情退減,死心,然後轉行。

來倫敦讀大學前我在香港的代理位於中環的工作室面試,除了問的在香港學過什麼我記得被問到是否喜歡時裝,當時的我當然喜歡,身穿在大減價買的女裝Hussein Chalayan外套,腳上是Vivienne Westwood那時最搶手的皮鞋,現在的我看那時的自己應該是「以為自己很喜歡時裝」,穿最美的,吃最好的,看最新的或者是每個fashion lover的終極目標吧,很多人認為(大概連部分高級編輯也這樣認為)當時裝編輯就是像以上幾點一樣去看個show,拍個照,出席個活動,喝個酒然後最辛苦不就寫個報導嘛,這也是你喜歡做的!(不喜歡寫作做什麼記者!?),我跟大部分人一樣也是很喜歡當記者所享有的特權的,但每次也受之有愧最後變成「不要給我好處,我只做我份內事」的怪異性格,主動借我衣服來穿去活動,付我錢請我寫我不相信的一一拒絕,不懂行規當然沒人再來找我合作。

或者跟人吃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我曾有幸招待不同時裝公司的高層,同是公司高層一個多次要求我打電話去米芝蓮餐廳訂當天的位,一個叫我拿主意最後在轉角的日本餐館隨意用餐,前者合作算是不歡而散,後者是啟發我的人。試問一個從香港隻身來留學的平常人又怎有可能去過米芝蓮二星餐廳呢?所以我說我怪異嘛!

回到快要轉行的前輩這裡,這次他又出了另一個問題 - 「或者你要看看你之後可以怎樣發展了,香港的媒體應該不是你想要的東西」,又想來磨蝕我的意志?對不起press discount對我來說一早已毫無吸引力,我穿的是你買不到的!

其實這季我真的很高興,因為我在大家心裡都是正面的,而之前付出的能量回來那種感覺真的可以很強大 - 有人終於走了人生第一個show而我竟然跟他的家人和technician一起看;有人與我數字謀面常在女友面前提起我時常幫助他;有人怕我沒票所以在趕新系列時也多次發短訊來確認我不會錯過他的show,還再次提醒PR記得留一個座位給我。這季最強大的一句說話是「你一直給我的資料也夠付你這餐飯的。」被你相信的人肯定所得到的興奮比中六合彩還高興,所以我會繼續做下去,我會記著這個感覺然後嘗試把獲得的分享。我記得自己想做記者的目的不是為興趣也不是為了坐business class和拿press discount,而是希望讓讀者可以體驗不一樣的東西,這個信念而今仍不變。

題外話: 我最近的正能量真的很充足呢!

2014年6月8日星期日

成長需要沉澱


我被取錄了!這樣真的有如一手把我從谷底拉回來人間,自回來倫敦後從來沒有覺得生活容易過(雖然我又買新衣服又去外遊),我像回到了剛來的第一年,那段自身認定和否定的重組時期,但可能經歷過所以這次比較了解是什麼一回事,所以一邊學習放慢腳步一邊吐瘀血,這次重組多是內在的改變,我也努力嘗試學習接受,放下和取捨,是磨蝕了還是學精了就見仁見智,但我是覺得自己又進步了不少。

從帶著工作回港申請新簽證回來,到老闆突然只有freelance,轉變為做義工然後再放棄freelance,我在過去8個月應該做過5份不同的工作,沒有一份是能夠養活我或能讓我留下來跟公司一同成長的,腦內不停出現「你很沒用」,「回港面對現實吧」等語句不斷打擊自己,但同時又有一些人說看到我的能力說要介紹工作給我,最後也是一些來討好處的騙術,我生氣,平服再記住教訓不讓事情發生第2次,但廣告也有說「騙徒的技倆層出不窮」,我也接二連三的中招,然後門直接關上什麼人也不要找也不要見,「我很忙我很忙我很忙」曾是我最好的台詞,但幸好我身邊有很多「媽媽」,一直不停叫你打起精神,也強迫你寫求職信,情景有如你自願跳海求死但不停有人向你伸手叫你不要放棄的用力拉,最後我受不了疲勞轟炸拉了幾下,向喜歡的機構發了個email重新介紹自己,但最後也沒回應(其實沒回應是應該的,我的大學同學大概每發40封求職信只有1個面試機會)。

走投無路我最後聯絡了剛來到便認識的公司請他們給我一個機會,也是自己最後一個機會,心想如果再沒人理會我便接受然後回港發展,等了近2星期也沒回覆以為沒希望了卻突然收到面試的通知,因為一路以來的工作都是自己找我的所以我不太擅長推銷自己,我一早不抱什麼期望,但這樣反而讓我輕鬆過了第一關,我的面試時間不像面試,比較像聚舊也像職業導向,最深刻是我跟他們認識後所做的大小事他們都記在心內。面試後我過了第二關然後在數天前得知打敗了其他對手順利加入了這家我在倫敦最喜歡的公司,「Welcome to the team!」在我耳邊傳到腦袋那刻我整個人差點來跳起大叫,我知道我時常高興得太早所以也時常樂極生悲,但我從踏出門口那刻到現在整個人仍在抗奮的狀態!

跟老師分享喜悅她說做人有時候很講際遇,我更認為一切也有意思的,如果沒有之前的經歷我大概學不會像現在這樣高興,我突然想到了黎堅惠生前在見而會帶領大家做的圍圈儀式,一手付出,一手接收,先付出然後付出的能量會轉一圈後回來,我這個圈體積有點大但就是因為大所以接收回來的能量特別大。我覺得這數個月學會的是人生有時好像騎單車,不是一直用力就能以最快速度前進,很多時候還要注意平衡和把腳停下讓車輪自己轉,留點力才能去更遠的地方,下星期開始上班了,我會走得更遠的。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旅行的意義


安特衛普(Antwerp)跟我的關係真的十分撲朔迷離,每次都不是說出走就走但每次到訪前我都在經歷一些風浪或有一些事情想不通,去年三月來時在為畢業後的前境煩惱而上次來的時候我剛被前公司遺棄,不知道Eurostar窗外的風景很美麗還是出自於去旅遊的心態,每次到達達布魯塞爾(Brussels)火車總站的一刻,沉重的心情總會輕鬆不少,在車站轉車前往Antwerp那1小時路程更是每次我最喜歡的環節,這是我一直堅持坐火車到訪的原因(雖然有時機票真的會比Eurostar便宜很多),半年後我又再來到瓶頸位,沒刻意計劃但最後我又來到了Antwerp......

2014年5月15日星期四

LET'S GET LOST! - SEVEN ROOMS IN ANTWERP


對的,我又逃去Antwerp了,去年11月無意中發現的店Seven Rooms還在,所以這次特意在出發前去信請求他們讓我為他們作個小報導,上次首度到訪時已被整間店的空間吸引,到訪後更在Business of Fashion有關報導,我十分認同BOF提到如只到訪過他們的網站是沒辦法體會店舖的吸引之處,因為從踏進Seven Rooms,閘門自動打開那一刻,你會擁有一個在Antwerp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購物體驗。

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I WEAR MY STORY - 我的VIVIENNE WESTWOOD時代


Vivienne Westwood絕對是我的時裝啟蒙老師,我曾是Vivienne Westwood的腦殘粉絲,要數我因為她而做過的瘋癲事件我也不知要從哪裡開始,最瘋狂的或者是19歲那年因為想去看看World's End而報了個summer course隻身前往London朝拜(父母看到一定想把我推進大海),那是我首次自己一個出國,也是首次呼吸歐洲的空氣,那次是改變我整個人生的啟發之旅,但卻沒有把我對Vivienne的喜愛改變。

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華麗邂逅 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MA SPECIAL - RYUKI YAMAGA


說實話我十分慶幸本年度可以再次參加LCF的in house show, 其實show早在11月便完結了,我故意拖到press show舉行後再把畢業生重溫一次,最後還是因為工作太多到今天才有機會坐下來寫今年的重點,LCF今年的女裝我就先不寫了,男裝看完後我十分興奮,泰國的Seksarit Thanaprasittikul所創做的摺紙作品跟Issey Miyake有異曲同功之妙,Miyake時常研究的是從2D(放在桌上)到3D(穿在人身上)的轉變,而Seksarit所做的是衣服本身的改變,就像Transformers一樣從外套打開一部分前幅變成大褸,襯衫打開一部分再穿上便成為了背心外套,創意和娛樂都是滿分,但沒被選上press show,我最喜歡的畢業生Ryuki Yamaga是show的另一highlight,同樣也沒有被選上press show,不過沒有多餘的過度暴度光反而更適合他樸實的個性。

2014年4月13日星期日

I WEAR MY STORY - J.W. ANDERSON CHAPTER 1


要說我跟J.W. Anderson的故事一件單品真的不能說完,我是2010年來到倫敦後在他踏上NEWGEN的成功之路後在認識他的,當時仍是westwood boy的我在偶然的情況下遇上了SS2011的crystal boots我便知道我將會有一個很大的轉變,不出所料他是我在發掘自己不同衣著風格的道路上最著迷的一位設計師,人人也知道我是他的腦殘粉,我最瘋狂那一季大概同款褲子有齊四個顏色,但大概沒人知道我擁有的第一件J.W. Anderson單品是什麼。

我在來留學的第一年遇到過一個十分喜歡的人,愛有多不理智相信身邊朋友最能體會,為了讓二人關係更明確我買了一對來自SS2011系列的象牙色戒子,一隻是心形圖案,一隻寫著「I'M WITH YOU」,但最終在戒子還未送出去別人已離我而去,「I'M WITH YOU」變成了我自己給自己message,沒有要生要死,但因為找自己收起來卻花了很多時間治療傷口。我不是一個喜歡配戴飾物的人,所以戒子買了回來沒戴過幾次便留在衣櫃的深處,之後我對本個品牌像著到魔一樣成為了死忠,有用沒用的都買回來,未完成的sample我就最喜歡了。

看著JWA由NEWGEN支持男裝到女裝,從在BFC旗下的場地發佈新作到現在擁有自己獨立而一票難求的fashion show,那種感覺無法形容,遺憾我來得太遲沒法親身見證Fashion East時期最不成熟的他,但那些由intern親手貼上,做功常常被批評得十文不值的作品都一一在我記憶和衣櫃中,看著他女裝發展比男裝強勢,我好像開始不懂得這個品牌了,那些我最喜歡的patchwork,印花,小手作統統都被日本風,幾何和簡約美學取代了,平心而論新作品我仍是覺得很美的,但我想要的都不是這些了,就像最初我的戀情一樣,大家的條件都很適合,但這不是他想要的。

今天我去了JWA的sample sale,沒有十分期待但我有特別請studio的人幫的留下我擁有但已很殘舊的clutch給我再買一個替換,別人都在瘋狂搶新作我卻又在沒人理會的盒子內發現他第一季獲得NEWGEN贊助的FW2010男裝系列的別針,上天待我不薄,知道我一直沒有這個系列的東西讓我能以最完美的方式結束一個章節,不論之後發展如何,我擁有的8季J.W. Anderson系列一定是最好看的。

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

1/2


四月,以新身份回來了六個月,我還是不斷在做一些從未做過的事情,收入?沒有。「是時候回去面對現實了吧?」是我想了快一整個月的問題,相似的問題其實在我重新踏足倫敦的一刻便出現,從做了二十多年的學生身份走出來後那份不安原來真的可以一直維持著,即使距離我去年的畢業論文deadline快已足足一年,我仍在不停在未知去向的黑洞中。

給自己嘗試一年的期限在四月二日剛過了一半,這半年我有什麼得著嗎?說給你聽你可能會覺得我又在發夢,因為所做的一切連我這半年的租金也交不出來,但我真的好高興有選擇回來,雖然一開始便遇上不可靠的老闆將我本來的計劃一一打亂,但人生就是這樣的吧,計劃得再好也趕不上改變,所以還是把每個工作都當是告別作來做或者會更讓人印象深刻。

整個三月都是自己的內心鬥爭,一方面覺得自己留下來長一點時間就會有慢慢有一點作為(畢竟我是單人匹馬跟設計師朋友做了一個我十分滿意的show!這一點我是毫不要臉的自我能覺良好!),一方面覺得留下來發夢不設實際,是時候回去面對現實了;一方面因為好友一個一個結束旅程而感到寂寞,一方面又不捨得在倫敦建立的君子之交,選A是不是就必需要放棄B呢?我一直也找不到答案。

上月中因為負能量超出警界線我寫了一篇文章吐苦水,最後因為數位我沒想到會看到的人都來信鼓勵而收起了,因為連數年沒聯絡的人也主動聯絡你,只為了提醒你一點 - 我很欣賞你一直忠於自己, 你便會知道一切的自我否定都是毫無價值的,我爸一直有提醒我回去的時限越來越近了,而最近提醒的頻率極高,他的用詞多是「記得你很快就要回來啊,回來便要正式工作,你年紀不小了,別再戇居居過日子!」我反而覺得最戇居的是他,因為他最不喜歡我不腳踏實地找工作,每次被雜誌社拖那交一星期租也不夠的稿費,他比我更生氣,但他卻在這個高風險的情況下放手投資,還是我最大的投資者。

我很相信自己,但同時我也很懷疑自己的能力,有人說我自找煩惱,我有時討厭這樣的自己但同時我也很享受自我鬥爭不斷的情境,我想某程度上要自我否定才會有更大的動力走出comfort zone因而進步吧。今天收到香港朋友寄來的演唱會DVD,其實我每次收到最開心不是「開句口就有」,是朋友每次寄東西來都會付上一張寫滿近況或鼓勵字句的便條,每次看到都像她本人在我身旁拍了一下肩,說「You are not alone!」一樣,DVD封面印著「把這些年美好的,收割到的,學到的都封進箱子裡。破舊立新,莫忘初衷......透過創作和經歷,讓自己變成一個更有質量,心更清澈的人。繼續走向更遼闊的天空。」然後她在文末留下「相信自己,享受旅程」八個字。

要破舊立新同時不忘初衷做起來有多難你知道嗎?我不知道,但我感受過要進步同時堅持初衷有多難捱,我從今天起會試著再次破舊,成功立新後讓我穿著朋友下年度的作品,自豪地告訴你那感覺有多爽好嗎?

2014年4月1日星期二

離開是為了回來


好了出版了我可以公佈了,我突然成為了men's uno Hong Kong的成員,會不會是長期的合作還是未知數,但4月號這個合作我獲得了入行以來最大的喜悅,這跟我訪問的對象和工資無關,合作對象卻讓我最興奮,最有趣的是這份由心而發的喜悅連我自己也不知從何而來。

跟我合作過的伙伴都知道我是由老師帶入行的,老師是香港一本具有一定代表性雜誌的前主編,卻發掘了當時連字也不會寫的我,並把我引領到媒體界,我第一本工作的雜誌是LIME,現已停辨,當時的老闆有兩位,Lone和Joel,第一次給我機會的人,雜誌在行內的評語如何我不太清楚但卻因為market的關係讓當時不足20歲的我過著40歲成功男士的生活,我還記得代表雜誌去試酒,喝了兩杯便站不穩嚇怕了人家的PR!哈哈!

我當時算是個打雜吧,說是freelancer但從沒收過半點工資,什麼都試什麼都參與,或者當時沒人take me too serious,直至我決定來倫敦升學,想在這邊找工作方便一點(我最初真的有想過在英國找part-time的!只是freelace工作一做便做到畢業),我請了Joel給我寫一封reference letter,他沒有拒絕也沒有叫我先自己擬定好草稿再請他簽名了事,最後我帶著那封他在我面前簽名和蓋印的推薦信出發來到了倫敦,我們再也沒有直接聯絡,但我想他或者有默默關注我吧?(我認為所有認識我的人都有意無意關注我的blog,這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最後信當然無用武之地,但被我一直留在身邊。

最近Joel上任了men's uno的主編我十分興奮,我發短訊恭賀時也重新介紹自己,大概是我的誠意打動了上天,最後我代表了他們去做了一個將會是我職業生涯中highlight的訪問,但我感受最深的不是對象有多利害,而時我在不同的媒體流浪4年後,終於回到我第一個,那個最先認同我的老闆旗下,一些前輩得知都來祝賀說「He is a nice guy!」我知道,我當然知道!他是唯一一個在我完成工作後會對我說「辛苦你了!」的老闆,有時候收買人心就是這麼容易!

我突然放下一切「轉會」可能會讓人覺得我任性和不懂行規吧,但能夠「回歸」的感覺多好啊!我好期待之後合作的project呢!

注: 本文目的非拍馬屁,請文中主角閱讀後自行清洗記憶。

如你對我的訪問很在意,請留意men's uno HK 4月號,或這裡

2014年3月22日星期六

MY PICK - SHAO YEN FW2014


這次London Fashion Week我放下了記者身份,想以局外人參加所以什麼show都沒申請但卻得到了一些喜歡的品牌的邀請出席發佈,除了為受到重視而興奮也在整個fashion week中獲益良多,看著一同出道的設計師不斷成長那種感動真的只有體驗過才會明白,而我想在五天當中讓我最驚喜的是來自台灣的Shao Yen陳劭彥。Shao Yen是我初入行便認識的設計師之一,當時他剛在CSM畢業出道沒多久,給我的感覺都不太健談,但卻在言行舉指散發著文藝氣息,而這種氣息多多少少也在他過往的作品中不經意的流露出來,AW2012是我最喜歡的系列,我認為那是Shao Yen在創意和商業考慮上最為平衡的系列,然後我每季都會像小粉絲一樣期待著他新作的來臨,但坦白說AW2013和SS2014讓我有點失望,系列不是不好看但卻欠缺了初出道那道光芒,FW2014終於回復本來水準了。

2014年3月18日星期二

離開又留下甚麼


上兩星期我心情的高低起伏足以寫一篇散文,上任新工作的第一個任務竟是訪問舊Alexander McQueen創作團隊中的核心成員,Alexander McQueen?我收到指令時十分錯愕,數秒後又是一連串問號 - 我有能力嗎?真的要把我的第一個工作弄得那麼難嗎?他會想見我嗎?我要問他甚麼啊?

Alexander McQueen我相信沒有人會不認識,在香港讀書時曾有多少同學因為喜歡他而抄襲他的設計啊! 「很McQueen」在某程度上也是一種稱讚呢!我從不是他的死忠(別忘記我是自願被Vivienne Westwood無限洗腦的小孩),但他的「威水史」在課堂和時裝雜誌得來的二手資訊略知一二,對我來說他不是設計師,是推動者,推動著眾人以別一方式思考。2010年他果斷離開,我傷感但其實實際感覺也不是太多,前後最大的改變是每季再沒有一定會期待的show了......

直至上星期的訪問我想我才正式認識McQueen,訪問對象是McQueen多年來的set designer,約了一星期推了好多次,改了又改,轉了又轉,我從很好高興接到見面我通知,到疑惑,到不斷強迫他分一點時間,到有點討厭,到最後只是把整件事當作一份工作來做,期待的心情像跳樓般一躍而下,最後我花了2小時車程去了一個我想我這輩子再也不會踏足的世界級電影片場,他給了我15分鐘,然後留下一句「你們向著這個方向走就會到門口了」然頭也不回的離我而去(坦白說我當時有種被強姦完,衣衫不整在後巷坐著不知如何是好的感覺),但幸好我最後沒有因一時之氣把工作推掉,不然我便錯過了一次了解McQueen的機會了。

Isabella Blow的回顧展讓我間接體會到McQueen重情義和飲水思源的一面,而訪問讓我了解到Lee(我不是固意拉近自己跟他的距離,他們真的都是以Lee稱呼他的)咄咄逼人的一面,訪問間每個問題都充滿著Lee,我嘗試刻意把訪問的重點拉回被訪者自己的工作本身但最後也被帶回跟McQueen的工作上,「他絕不妥協,也時常把你推到極限」「他時常說這樣做太傳統了,不行!要改!」「他本身就是個天才!」,我們看到McQueen多年來的報導都太理所當然的認為他是天才,但為什麼他是天才呢?我大概在訪問後才真正了解。

在傳譯訪問內容時我花了大半天坐在電腦前重溫Alexander McQueen 從2001至2010年的所有女裝shows,那種視覺震撼不用置身其中我也能體會得到,更不用說當時身在現場的眾人會有什麼衝擊,他離開後一切都變了,現在就連Bond Street的flagship store也沒有被保留,公司口說懷念他但對他所留下的卻沒有留戀。寫完整篇稿我突然有一個疑問 - 看著McQueen成長的記者很多仍是行業內的活躍人士,他們看到現在面目全非的品牌究竟會有什麼感覺呢?

2014年3月12日星期三

再會,我的guiding angel!


我不是跟大家一樣因為《時裝時刻》認識黎堅惠的,雖然在香港讀書時在不同的媒體都看過她的專欄,直至2011年我遇上《天空之鏡》我才算真正迷上了她的文字,那是一本包含著正能量的書,我還記書在打開的那一刻便直到最終章才被的合上,期間我一邊後思,一邊哭但同時一邊借她的經歷治療自己,把書都看完後我曾發winifred一封感謝信,告訴她《天空之鏡》的力量也許比她想像中大,沒想到數日後竟然收到她的回覆,她結尾的那句「I am sure if you can believe in yourself, you can succeed in whatever you do」很官腔但這句說話至今也一直在我心裡提醒著我。剛收到一個不好的消息我把當時的信再找出來看,真不知道3年前哪來的勇氣把自己當時的所有都告訴一個數未謀面的陌生人,但應謝她的回信讓當時心灰意冷的我堅持了一下,因為我在之後遇到的都是幫助我再成長的人(最少我認為是)。或者這就是guiding angel吧!

如果沒看過她的書我或者不會想繼續留下來吧,《天空之鏡》整個旅程中她的見聞和體會都在字裡行間滲透出來,那種有如親身經歷的感覺我一直希望可傳達給我的讀者,而書也啟發了我要做一個不只單做時裝的時裝工作者,2012年有次的讀者聚會我有幸見到她了,但卻沒勇氣告訴她寫那封email的人是我,欠缺勇氣一直是我最大的缺點吧,今後或者再也沒機會再跟她表明身份了。

再會,我的guiding angel。




2014年3月10日星期一

MY LCM PICK - MATTHEW MILLER FW2014


本來Matthew Miller這篇文章是我LC:M寫的第一篇文章,因為系列是我FW2014的最愛(其實SS2014系也是我在那一季的最愛),我希望試穿了才客觀地寫它值得人喜歡的原因,但一直約不到去參觀showroom,最後這篇文章遲了2個月,也是我LC:M FW2014的壓軸嘉賓。

2014年3月7日星期五

文盲編輯的進化


整個2月都在不停的工作中渡過,收入少但當中的體驗畢生難忘,沒女裝書找我合作本身只想以局外人身份參加London Fashion Week卻突如其來一個變身成為production manager的機會,好朋友Renli Su 9月首次參與Fashion Scout的Ones to Watch我身在上海未能出席,這次她在不知所惜時又獲得了Fashion Scout提供發佈的場地,話雖如此但無數個問題卻在贊助的一刻自己跑出來 - 如何進行,以什麼形式進行,怎樣佈置,怎樣安排人流,邀請什麼人,找什麼人來幫忙......數十萬個問號,興幸最後發佈順行完成(但遲了30分鐘,我們也真夠大牌了),我自豪,因為在沒任何經驗下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得不錯(但其實沒什麼值得自豪的)。

然後借著Renli的贊助我有幸以參展商身份參加Paris Fashion Week(對啊我是來賣衣服不是來看show的),appointment不多所以我都在不同的showroom游走試試衣服聊聊天,說我在工作我更覺得自己是渡假的心態,一直對巴黎的感覺也不太好但這次因為Fashion Week一直遇上好朋友,這次巴黎之行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一次,什麼大人物小人物都見過了,其實作品再天馬行空再華麗最後最種要也是要有訂單,市場是最誠實也最殘酷,不然你做的是藝術不是時裝。

經過這次London Fashion Week和巴黎之旅後,我想我真的不適合當編輯,要我不要臉的去爭不屬於我的位置,要我去跟大人物搭訕,要我穿到「鬼五馬六」去為被街拍,不如叫我去自殺好了,不知道是否因為我不是從正式途徑訓練出來的時裝記者,拿不拿到front row,有什麼人坐在我旁邊,在什麼大show遇上什麼人對我來說真的不太重要,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我有沒有在系列中獲得一些東西,可能是共鳴,好想再聽到的音樂,或是一肚悶氣但不是虛榮感就好了。

沒上進心的人都不要在時裝圈混對吧?我從來都不是來混的,數年前我第一次在自我分解時就知道這行業內你最大的敵人只是你自己,在最後要鬥要比較的其實是新的自己和舊的自己,但我覺得最重要還是你要記得最初為什麼要入行,要對得住那個自己,我當然比任何一個人更了解跟什麼人擧談會獲得什麼好處,但我想有時候要保持自己的形像,適當的堅持是必需的(這也是我做了5年也半紅不黑的原因吧),我好高興最近靠近我的人都不是因為我認識哪些大人物而是真正喜歡我的性格(或者至少在我面前扮演十分喜歡我),要找到互相信任的伙伴太難了,所以我認為這是我最值得驕傲的事,但我媽說這些又不賺錢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

在巴黎期間去了一位朋友家中作客喝了幾口便什麼也吐出來,我一直十分好奇別人是如何看我這個掛名記者,我時常懷疑自己和否定自己,但他卻看得出的最相信自己,我時常覺得自己停滯不前沒進步來找個人吐苦水但每次都會換來「當你有這個感覺時,你已經在進步了」作回應,我沒弄明白但可能每次當你懷疑自己是時再迫自己一下就是進步關鍵呢!

我又花了一些時間寫一篇無重點的文章了,志不在此或者是我記者生涯最好的形容詞,我在MRRM的專欄也會在4月號後暫時跟大家告別(無意提醒你我是個專欄作家,但如果你有看我那個無病呻吟的專欄,先跟你說聲謝謝),新發展到適當的時候我會分享的,有好消息沒打鑼打鼓告訴所有人有點不太像我這麼愛show off的性格,我會成為很多利刀的時裝人的,寫字一直寫不好看來也是時候試試新東西了。



最後送上我在巴黎的玩樂照


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

I WEAR MY STORY - TIGRAN AVETISYAN SS2014 EXCLUSIVE TOP


也許我在有意無意間提起Tigran Avetisyan的次數已多得可作他的代言人了,他自己也說我都快成了他中國區代理了,但我不說你不會知道我跟他其實從沒有一面之緣,在2012年訪問他時沒有,買東西時沒有,到最後我穿上了他作品後,我也從未見過他本人一面,不知道是文字不能夠充份表達情緒還是我的英文太差,最初訪問他時不論他如何道謝我都覺得他不太喜歡我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記者(我大概認為所有人一開始也是討厭我和與我作對的!)其實早在Tigran的畢業系列時我就想要一件那天藍氾紫的大褸,但概念中畢業系列都是天價的(我其中一位朋友畢業系列的上衣零售價為2000英鎊,只此一件不會再做),所以一直沒有開口問,在Machine-A正式引進後我看到價錢有點後悔沒開口問,告訴自己size太大還是放棄吧,然後我就再一次跟Tigran的作品擦身而過,但我看到了SS2014後直接發了個email問他可否賣look 3的大畫家袍給我,收到了尺寸後我有點想放棄(因為Tigran所有作品都是one size fit all,對個子小的人想說是個難題!),想了很久選了又選,Tigran突然說他做了幾件背後有扣的簡單上衣,是跟look 3很像的,沒在lookbook中出現也未畫上塗鴉,問我有沒有興趣帶其中一件回家,我當然樂意!(還有比獨家款更讓人喜歡的款式嗎?)獨家到計衣服上的塗鴉也是我選了TOO MUCH PRESSURE後他才親手畫上的,前後等了不足1個月我便在FW2013的開季時收到SS2014的新作,我當時真的有覺得這個設計師也太可愛了吧!

很多人看到Tigran的lookbook會覺得他的作品很粗糙很不細緻,但收到後你會發現他在以作品作宣洩的渠道外他的手功也是價格應有的水準(不然LVMH也不會贊助他的畢業系列吧),你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他?緣份吧,如果你知道除你穿的作品都是他親手縫製,每件作品上的黑色的塗鴉和白色粉筆字也是他自己繪畫,就計label這麼細微的東西也是他親手為你(的作品)寫的,你可以不愛他嗎?

題外話 - 我收到衣服時急不及待在香港穿了出去跟朋友吃飯,在街上的人應該都以為我瘋了吧,但我覺得看街上的人看的很好玩,有媽媽的朋友還問我是否有什麼不滿,然後我把它帶回了倫敦在剛過去的London Collections: Men穿上,換來很多street style攝影師的喜愛(對啊,我是未當過萬人迷啦!),然後他們都把我拍的好好看喔!哈哈!

題外話2 - 我覺得如果香港在這樣下去,我真的可以把整個SS2014系列買下來,直接每天穿出去讓人知道我有多討厭現在的政府呢!

photo by Nicklas Verbes

photo by Marcus Dawes 

2014年2月10日星期一

我還年青(嗎?)!


這是我第4年在倫敦過的生日,還記得第一年來到跟所有人也不熟,同學Annelise在班上問了我一句「你生日那天有蛋糕嗎?」我說沒有,她那天親手做了12個cup cakes給我,之後我每年的生日都會有她為我製作的蛋糕慶祝,真的不知道何來的緣份。

來到倫敦後每年生日都會約一大班人出來聚聚,收禮物是來到了之後才有的傳統(我在香港都不會收到禮物的),所以第一年差點哭了出來,朋友YJ送的禮物最有驚喜也最爆笑,但其實禮物真的不重要,我需要我我一早擁有了,我擁有的也比我需要的多,有時候一張卡一句說話比什麼也來得更值得收藏,最喜歡收到錄音短訊,其實Kay Kwok除了會設計唱生日歌還是很好聽的!

二十四的我做了很多很自豪的事但卻不知怎樣跳出瓶頸升級,或者那些讓我自我感覺良好的事真的太多,我完全忘了去年我專訪過Damir Doma ,我在二十四找到了自己喜歡合作的人也更明確的知道自己要走的路,我不會做大事的材料但能把很多不同的小事做好也是一種本領吧!?我一直發夢發到大部分都成真了,討厭那個20歲的我的公司也要找我合作了,所以你今天不認同我不要緊,只要我「捱下去,你也會愛上我的」。

飯局位置有限,有出席沒出席也好,只要你有把我放在心中我也謝謝你,我什麼都不缺了,只願繼續一直看見天使!

2014年2月9日星期日

MY LCM PICK - PIETER'S DEBUT!


不知何時開始的是SHOWstudio的固定觀眾,每次有新的討論panel都會定時收看,早知觀看倫男裝週的回顧時不斷聽到主持人和著名時裝評論員不斷提及一個沒在日程表上出現的新品牌Pieter,喚起我對其作品的興趣,嘗試在網上搜Pieter不果便開始搜尋設計師的全名Sebastiaan Pieter,我竟然找到了自己兩年前寫過的文章!!但我認識Sebastiaan時他叫Sebastiann Groenen而不是用middle name Pieter自稱的!

I WEAR MY STORY - SHIRT FROM MATTHEW MILLER


Blog也開了好幾年了,來玩個新遊戲吧!我一直不太鍾情fast fashion和high street fashion的「美」,時裝應該美但不應該只有「美」,我喜歡有意思和有故事情的時裝,在倫敦數年後我認識了一些人,收集了一些父母認為沒用的時裝和它們連帶的故事,朋友每次到我家都像看展品一樣不斷要我分享,或者大家也對別人的私人事有一點好奇吧!新專題名為I wear my story,在此分享我自己那些有故事的作品,這麼好玩的遊戲當然要邀請朋友一起玩!所以「出賣朋友」的部分會不定期連載。

作為新專題的第一炮,我要選我入行以來設計師送我的第一份禮物,不是什麼限量版也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是一件每個男生衣櫃都應該會有的純黑襯衫。

我已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始留意Matthew Miller了,大概是FW2012那一季開始吧,FW2013登場前我從未出席他的發佈也未接觸他本人,更別說報導他,在SS2013的一次私人preorder event我成為了他的顧客,離開時他用一個很奇怪的眼神跟我很客氣地說了句「謝謝!」,我想我應該是當晚唯一一個真的只去買東西的人吧(場內其他人都在喝酒),之後我們一直都是顧客與設計師的關係,直至去年的五月,突然有一個設計師專訪的約稿邀請送到門前,我當然毫不考慮便聯絡了Matthew,那次是我做過最長的訪問,大概做了兩小時,同行的攝影師朋友也差點受不了睡著了,從準備的問題聊到不能公開的話題,我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信任我的。

那天我得到了這件純黑色襯衫,胸口上有一顆銀色的鈕扣,普通但不平凡,他在我離開時再三叮囑我可以不用寫出來,我把故事收藏了一年最終還是決定要公開,因為從FW2013的產品開始Matthew就不用自己名字作衣服的label而是換上以Mixed Midea代替,studio中的舊sample也分別被換上新的label,所以這件衣服將來一定會升值的!!(白痴Jasonyao!)

如果有個東西叫友誼的見證我想這件襯衫就是吧。

2014年2月3日星期一

MY LCM PICK - NICOMEDE TALAVERA FW2014 FROM FASHION EAST INSTALLATION


這季LC:M可算是讓我最感動的一季,不說Kay的成功,我最期待的就是Nicomede Talavera的首個presentation, Fashion East這季很利害,支持的設計師人數減少了但位位都是精英,Massimo Casagrande的奇異襯衫很有趣,有一些像細節像用作包裝易碎物品的泡泡紙,但我希望看到一個較完整的系列,Nicomede的系列在被贊助的5位設計師當中是我最喜歡的(這還用說明嗎?),能看到他的首個發報,我想我比場內任何一個人都更興奮,原因無他的,只是數年來的期特終於在當天一同釋放。

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

MY LCM PICK - JW ANDERSON FW2014


是他了,每季我最不可以錯過的那一位,我想已到了一個地步是每季發佈後每位圈內朋友都會問我對J.W. Anderson系列的感想,不論你們有多喜歡或有多討厭,有多想買他的東西而又買不起,有多看不起他還是完全不想提他的名字,Jonathan和他的品牌對我來說都有著無比的意義(腦殘粉又現身了),沒有他我可能仍是七彩蝦條人啊!

2014年1月26日星期日

不是秀評 - KAY KWOK FW2014


要一個局內人客觀地評論系列我想我是難以做到的,所以Kay Kwok的FW2014不是我這季的精選,但能參與其中對我來說是個十分新鮮的經歷,從Kay還未回到倫敦,我要著手處理邀請開始,我都親眼見證著發佈會的一點一滴,也許不是個最客觀的評論但絕對會是最多內幕的! (偷笑)

2014年1月20日星期一

MY LCM PICK - XANDER ZHOU FW2014


其實我在首季參加London Collections: Men的時候已想寫一篇關於Xander Zhou的文章了,但前3季的系列國內的各大媒體都爭先報導,而他身為名星設計師我在之前看到的多是花邊新聞而不是著重於設計的評論,曾經不識趣想約Xander做專訪但沒約上卻分別在時裝店門口和show的入口遇上他本人,首次見面已跟我相擁打招呼說真的當時讓我有點不知所措,但卻讓我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來到了FW2014,是他進軍倫敦的第4季,以中國設計師進軍倫敦的噱頭報導少了,我終於可以安安靜靜的坐下來,專心的分享我眼中的Xander Zhou。

2014年1月14日星期二

MY PICK - TIGRAN AVETISYAN FW2014


任性的記者回來了!在寫倫敦男裝週report前我要先寫其中一位我最愛的CSM畢業生Tigran Avetisyan!他也是剛在弗羅倫斯Pitti Uomo完成了FW2014的新作發佈,數月前他通知我被邀請參加意大利的展覽我一直期待著(我是個很loyal的顧客,一但開始了第一季我很少會停下來不買)得知系列發佈後我在網上瘋狂地尋找show當天的圖片但最後只找到了一條短片,心想還是去拿第一手資訊最直接然後發了個短訊給Tigran,收到了lookbook我第一個評語是well done!而我在了解整個系列後的結論也是一樣,WELL DONE。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迷失倫敦 - ISABELLA BLOW: FASHION GALORE!



如你知道我跟時裝的邂逅是來自Vivienne Westwood,你應該可了解我是一個如何後知後覺的時裝學生,Isabella Blow的名字好像是在認識了Alexander McQueen的設計才接觸過,但對於她所做過的事,牽過的紅線我一無所知,更別說她在行內的影響力! (所以我拜託所有時裝系老師請給多一點基本功你的學生,而學生們也主動一點去學習) 我想她過身那年我才剛修讀我的時裝課程吧,所以來到了倫敦都只是在別人口耳相傳的方式得知她的傳奇一生,10月歐洲的朋友已在facebook瘋傳11月才會展開的展覽海報,我沒有像他們一樣興奮得要立即訂購開幕期間的門票,為的只是「先買先享受」,但心裡期待著這個了解時裝女王一生的旅程,朋友先後多次邀請同行前往參觀,但都沒有成事,最後我在2013年的最後一天獨自走進了Blow的衣櫥,上了一堂充滿信任與愛的時裝歷史課。

提到Blow一定不可缺少Alexander McQueen和Philip Treacy的設計生涯, Alexander McQueen於1992年的MA畢業系列和Philip Treacy的1990年畢業作品都是展品之一,有別於其他展覽,這次展品跟訪客的距離十分近所以就連McQueen畢業作品上的細節和內裡都可仔細參觀,作品的旁邊是當年fashion show的錄像,但讓我最驚喜的是在靠近入口處的 Hussein Chalayan 1993年畢業作品,記得讀書時就在教攝影的老師提及過但在作品發佈20年後可再看到實身是十分震撼的。

設計師的經典作品是展覽的賣點之一,但我認為展覽最美麗的是把Blow的一生像扣人心弦的時代曲般重頭到尾向你演繹一次,從她的學習時期到因為要維生而進入了時裝界當編輯,從在時裝學院巧遇設計師們到一一把他們推上世界舞台,從個人衣著到創作的作品,不論是前奏還是副歌都會叫你倒帶再聽一次,Blow的書信,名片,穿過的鞋,做過的訪問......要一一列出恐怕會破壞展覽營造的意景,我想所有Blow的穿過的衣服都不及McQueen 1996年系列的後台採訪片段觸動我的神經,當時已以顧問角色為McQueen提供意見的Blow在訪問中那種悠然自的語氣和「我的眼光夠銳利吧!」的自信真的比場為任何一件展品更值得停下來欣賞。

在我看來展覽陳列的不是展品的本身是在分享一個伯樂相馬的故事,曾經有人問她"What does fashion mean to you?"她吸了一口煙然後吐出兩個字"my life",我相信參觀完展覽的所有人也會認同她的答案。展覽最後用上McQueen和Treacy在Blow世身後向她致敬的系列和一張披上薄紗的上樓梯背影作結,像在提醒Blow衣櫥的訪客「是時候回去了,但別忘記我啊!」一樣,我敢說這是我在倫敦數年間看過最精彩的展覽,單是看Blow跟設計師間的友誼就快要讓我眼淚直流,如你相信世上真的有人單純的喜歡時裝本身,我推薦你花大半天去Somerset House一次,讓Blow的一生證明給你看用心做一件事的能量有多大。

如你希望了解展覽更多,請到訪Somerset House的網頁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