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I AM WHAT I WEAR?


這次的暫別好像有點長,四個月一篇文章都寫不出連我自己也覺得有點失常,大概是六月在短期內寫太多不相信的東西,把一季度的配額都用盡了,不論坐下來心有多靜我就是寫不出來,這就是burnt out吧,新工作(其實我已工作四個月了,應該已不是新工作了吧)也是在寫,沉悶但我學會了很多不會用的生字和國內用語,如果每段經歷都事出必有因,我想上天真的希望我中文詞彙再進一步吧。在公司坐我旁邊的是認識了數年的朋友,我最喜歡她跟別人不太一樣的想法,她問的問題有時候想一下,想兩下也不知道怎樣回答,我喜歡這樣的衝擊,有天突然被問「為什麼你一直只買倫敦的品牌呢?其他地方的牌子你都不喜歡嗎?」這道題看似容易,但要拿滿分好像真的不知如何下手。

經過多次蛻變,對的,我是這樣形容我自己穿衣風格的改變的,你看我從Westwood Boy到只穿head to toe J.W. Anderson到現在來來去去都只穿那幾個品牌的衣服,你便知道像我這類笨得像蟲的loyal customers對公司多有利,但記得要捉住他們的痛腳,不然就像我一樣一去不返了。(我真的很久連World's End的門把也沒看過了)。

回正題,為什麼我一直只買倫敦品牌呢?最初只是因為Vivienne西太后,一件Gold Label襯衫可能已經是我當時一整個月part time的工資了,我還會有budget買其他品牌嗎?現在我時常說追求的是自己跟設計師的交流,穿的東西都有一個故事等等的廢話,但想深一層我所穿的設計師作品在某程度上好像代表了那個時期的我(可能是這樣我才會就出跟設計師交流這些鬼話吧),舉個例,從Vivienne的七彩蝦條人一下子轉變成穿J.W. Anderson的「正常人」應該就只憑他的一句:「Do we want to sleep with a Christmas tree? Not really.」

到現在我最常穿的分別是Nicomede Talavera, Matthew Miller, Tigran Avetisyan和Comme des Garcons,各個品牌的風格不一,但我覺得穿起來卻很而我覺得某程度上他們都代表著一部分的我,Nicomede滿足了那個喜歡挑戰性別界限但又不希望穿起來像女生的我,Matthew是平日的我,不至於嚇怕別人但卻默默流露出與別不同的氣息(如FW14在衣服背後,人人看到都要動手拉的拉鍊),Tigran是反叛的我,不常出現但一出現就會一直說who f*cking care,而Comme大概是填補了我對Vivienne不正常風格的那份情意結吧(Comme不是英國品牌來的!!!!!!!!),長大了我真的受不了身上出現12種顏色了。

我這篇文章又沒有主題嗎?我想表達的是,別人時常說You are what you wear,所以你可以借助一些帶有強烈風格的品牌來誤導別人對你的印象,不過我看的是剛好相反,因為那些設計師跟體內的某個你聯系上了你才會一直想要那些作品吧,不然我真的不知怎樣解釋每次試穿Yang Li和Rick Owens時無論剪裁有多好,穿得我有多瘦,我都是下不了手去付錢。最近又有人問我為什麼沒再看我穿新的J.W Anderson系列,現在想起來,或者除了沒有人想睡聖誕樹外,也沒有人想跟衣著很有特點的無聊人約會吧。(還是那句,我擁有的J.W. Anderson是最美的!)

自戀狂休息了數個月回來了,受得了的話歡迎你繼續關注我!

配圖為我的設計師朋友Renli Su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